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听证程序的规定,具体是哪一
时间:2025-02-22|栏目:衢州刑事律师|
民事诉讼法中并未明确规定“听证程序”,听证多在行政程序中运用。在民事诉讼中,类似环节通常为“开庭”或“庭前会议”,涉及证据交换、意见陈述等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相关规定进行。若误将行政听证程序混同于民事诉讼程序,可能导致程序错误,影响案件的正常审理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。
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民事诉讼中无特定“听证程序”。若需要,可通过以下方式处理:1.开庭:正式审理案件,当事人提交证据、陈述意见。2.庭前会议:在开庭前,法官可召集当事人,整理争议焦点、交换证据,为开庭做准备。根据案件复杂程度、法院规定等因素,选择适合的方式。
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在民事诉讼中,若需类似听证的程序,可通过开庭或庭前会议实现。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。如案件复杂、证据繁多,适宜通过庭前会议整理争点和证据;若案件简单明了,则可直接开庭审理。建议根据法院指引和案件需要,选择合适的方式。
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法律分析:1、两者的概念不同,民事诉讼中听证指的是人民法院在作出有关法律决定之前,听取行政相对人陈述、申辩、质证的程序;开庭是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审判前的准备工作之后,在法院或其他适宜场所设置的法庭,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。2、两者的性质不同,法院听证程序一般是在案件执行阶段,因该执行案件出现执行异议或案外人异议,法院执行部门会通知各方当事人参与听证,因此听证大多属于行政程序,而开庭是司法程序。3、两者的职能分工不同,听证一般解决执行程序性问题,而审判程序开庭则涉及诉权或实体权利,是对整个案件的审理与进行决策。4、两者的作用不同,听证必须为庭审工作做准备,或者是发挥其调节功能,调解结案,来减轻庭审的负担。在有些民事审判中,调解是不可或缺的先行程序。因此听证是为开庭做准备的,通过听证可以决定是否需要审理,庭审则是正规的审判程序。
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你是想问什么?民事诉讼法几条是何意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- 04/09 怎么骂开黄腔的男生
- 04/09 身份证在抖音上的风险有多大
- 04/09 超市发现过期产品,这种做法合法吗?
- 04/09 如何办理因驾驶证延期到63岁的资格证?
- 04/09 频繁在贷款app上申请额度,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
- 04/08 未签劳动合同时,公司还会给我发工资吗?
- 04/08 申请撤销执行,之前被冻结的金额会恢复正常吗
- 04/08 合伙做工程对方把钱挪用了怎么办
- 04/08 通过即分期提额复议,我能修改原先的贷款金额
- 04/08 订单钱已付找不到商家了
- 04/08 别人欠我2000元货款应该怎么起诉
- 04/08 异地购房时,能否使用住房公积金?
- 04/08 村民霸占公共道路是否合法
- 04/08 试用期辞职工资发80合法吗
- 04/08 空壳公司签订劳动合同
- 04/08 度小满要求交解冻资金,这样做靠谱吗?
- 04/08 工伤引起的腰椎爆裂性骨折通常被评定为几级伤
- 04/07 学校老师没有带孩子去医院检查,退了学费就没
- 04/07 代书遗嘱,代书人替其签名然后老人按手印,是
- 04/07 农村宅基地户主去世后应该如何处理?